“石油只夠用50年就會枯竭”,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有美國地質學家哈伯特提出石油枯竭論,他們認為石油的需求不斷增長,尤其是發(fā)展中國家的工業(yè)化和汽車普及使得全球石油消耗量急劇增加。與此同時,新的石油儲量發(fā)現(xiàn)的速度逐漸減緩,而且發(fā)現(xiàn)的新儲量往往規(guī)模較小。照這樣下去,石油只能用50年左右就會枯竭,人類將陷入無油可用的境地。
然而如今50年過去了,號稱不可再生資源的石油為何卻越用越多了?
石油為什么會枯竭?
這主要是美國人堅信石油是生物沉積變油,簡單來說就是由古代海洋和湖泊中的有機物質積累而成的。
這些有機物質主要來自于藻類、浮游生物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尸體、糞便和植物殘渣等。當這些有機物質在海洋或湖泊底部沉積時,它們會被上覆的沉積物所覆蓋,逐漸被壓實。壓實作用下,有機物質逐漸失去水分,形成有機質。隨著地殼的運動,沉積物在地質時間尺度上被埋藏在更深的地層中。高壓和高溫的條件促使有機質發(fā)生熱解反應,產生石油和天然氣。
1956年,美國人統(tǒng)計出全球石油儲量大約為1.25萬億桶,產量預計將在1970年左右達到峰值,隨后就會不斷下降,直到2010年左右走向衰竭。這個預言在一開始的確顯示出驚人的準確度:全球石油產量在1970年以后逐漸降低,到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(zhàn)爭爆發(fā),石油輸出國組織(OPEC)宣布油價從每桶3美元提高到10美元。到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時,產量已經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,價格也漲到了每桶34美元,此后石油價格一路走高,到現(xiàn)在已經即將到達每桶100美元。
然而號稱不可再生資源的石油到如今卻并未枯竭,反而是越用越多,到2019年時全球總儲量就到達了1.7萬億桶,比1956年還要更多。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種現(xiàn)象?
技術進步遠超預期
石油越用越多的主要原因就是技術進步遠超預期。隨著科學的進步,我們的勘測和鉆探技術都得到了質的飛躍,除了淺層石油外,更多的深層石油和海底石油被探測出來。我們甚至搞出了頁巖油這種黑科技。頁巖油從名字上看就能知道它來自一種名為“頁巖”的石頭,其中頁巖分為泥頁巖和油頁巖。
由于泥頁巖的滲透性極低,石油在巖石中的流動性也很差。因此,為了釋放和提取頁巖油,需要采用水力壓裂技術。這種技術涉及將高壓水和化學添加劑注入巖石中,以破碎巖石并打開裂縫,使石油能夠流出并被收集。此外,頁巖層系周圍的致密碳酸巖或碎屑巖鄰層和夾層中也存在石油資源。這些鄰層和夾層通常具有較高的滲透性和儲層質量,相對于泥頁巖來說更易于開采。因此通過水平井的鉆探和水力壓裂等技術,就可以從這些鄰層和夾層中提取石油資源。
而油頁巖則是一種富含可燃有機質的沉積巖,與碳相比它的灰分含量較高,超過了40%;與碳質頁巖相比它的含油量較高,超過了3.5%。通過熱解(也稱為裂解)化學反應,油頁巖中的有機質可以被轉化為合成原油。在特定的溫度下,加熱油頁巖會產生蒸汽,通過蒸餾過程可以分離出類似石油的頁巖油。
除了技術進步外,生物成油理論本身也在受到挑戰(zhàn),俄羅斯科學家發(fā)現(xiàn)所謂生物成油、石油枯竭可能根本是個騙局,石油真正的成因可能是石化油。
石化油學說
1956年,蘇聯(lián)科學家發(fā)現(xiàn),石油根本不是什么生物生成,而是從地底下自然涌出的。只要再適合的地點鉆探到一定深度,就一定能發(fā)現(xiàn)石油。為此他們提出了非生物成油理論——石化油學說。
石化油學說認為,石油是由地下巖石中的無機碳氫化合物經過熱化學反應產生的。這些無機碳氫化合物可以是來自于地球內部的甲烷和其他烴氣,也可以是巖石中的有機物質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發(fā)生熱解反應產生的。在地下深部的高溫高壓環(huán)境下,無機碳氫化合物經歷熱演化過程,包括裂解、重組和聚合等反應,形成較重的烴類化合物,最終形成石油。由于碳氫化合物比巖石縫隙中的水更輕,因此它們會向上滲透被人們發(fā)現(xiàn)。
事實上已經有很多證據證實石化油可能才是正確的。比如很多廢棄的油田,在多年之后又被檢測到出現(xiàn)了新的石油。比如生物成油本身的缺陷:如沙特等富油國家的大油田,如果真要是生物形成,那就意味著在數(shù)十公里乃至數(shù)百公里的空間里堆滿了生物殘骸,而且這些殘骸還必須都轉化為石油而非化石什么的東西,這種概率太小了。蘇聯(lián)科學家認為,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,實際上是巖石中的那些喜熱微生物,它們只是恰好被石油裹挾,與石油的生成完全沒有關系。
無論石油到底是怎么生成的,但可以明確的是,石油到目前為止還未衰竭,我們遠遠沒有挖掘出地球這顆行星的潛力,從宇宙等級來說我們連一級文明都不算,頂多只能算0.7級文明。那么問題來了,既然石油在短時間內還不會衰竭,為什么我們還記著找新能源取代它?
我們?yōu)槭裁凑倚履茉矗?/p>
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氣候變化和環(huán)境保護。全球氣候變暖和環(huán)境破壞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。石油的燃燒是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,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,進而加劇氣候變化。近些年來極端天氣變多、全球變暖等問題已經引起全球重視,國際間為此已經達成一致:我們必須盡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以遏制全球氣溫上升。因此,將石油替換為新能源是減緩氣候變化、保護環(huán)境的迫切需要。
2020年,全球碳排放減少了5.8%,但這是由于疫情期間經濟不景氣而導致的,我們仍需要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和推廣,以實現(xiàn)對石油的減少依賴。
此外,能源安全和經濟穩(wěn)定也是很多國家要考慮的因素。石油是許多國家經濟發(fā)展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,但它的供應受到地緣政治和市場波動的影響。能源轉型可以減少國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,提高能源供應的多樣性和穩(wěn)定性。而且新能源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也為經濟增長和就業(yè)創(chuàng)造了新的機會,可以推動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據《國際能源機構(IEA)2021年報告》估計,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在2020年達到了1.6萬億美元,是燃煤和石油投資的兩倍多。這反映了全球對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巨大興趣和投資潛力。而能夠推動這些投資的原因,就是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。
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(IRENA)的報告,太陽能和風能的成本在過去十年中分別下降了82%和39%,使其成為越來越具吸引力的能源選擇。電動汽車銷量在過去的幾年中呈現(xiàn)了快速增長,2020年電動汽車銷量達到了約320萬輛,較上一年增長了43%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新能源技術的發(fā)展和成本下降已經使得替代能源更具競爭力。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逐漸降低,這些技術進步為推動能源轉型提供了更多機會,并促使政府和企業(yè)采取行動。
結語
石油的儲量決定了它在短時間內并不會衰竭,甚至如果石化油學說是正確的,那么它將是一種能用數(shù)千年乃至數(shù)萬年的能源。然而我們仍需要盡快尋找新能源取代它,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成本擺脫依賴,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我們人類生存的環(huán)境。否則一旦全球變暖得不到遏制,受難的是全球的人類。